吉他维修

Guitar Repair
您的位置:首页 > 吉他维修

马丁吉他的故事之马丁三世

文章来源:悟空吉他坊浏览次数:2
«马丁吉他的故事之马丁三世»教育?还是销售?!

马丁公司的销售业绩受到了两个儿子的求学计划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Frank Martin 在公司的销售力度和后代的教育当中毅然的选择了后者。这一切的原因其实源于他自己的经历。Frank Martin自己是自学成才的,所以从长期眼光而言他自然而然的希望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因此。Christian Frederick Martin三世于1912年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他的哥哥Herbert Keller Martin也在之后不久被同一所学校录取。回忆起自己的父亲,C.F. Martin三世说道,:“他是个出色的父亲,他这一生都在忙碌于家族的事业。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受到什么正规教育,但是他却依然是阅历丰富的,尤其对希腊语和拉丁文着迷。

1916年,即将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三世希望能够继续在哈佛大学深造管理学。“我那时野心满满,并没想着吃家族企业这碗饭。”他回忆道。“但是我的哥哥还在读大学,我的父亲希望有人能帮他一起打理生意。所以我就回家参与了制琴工作,当时只是抱着一种打打零工的态度。”,但是三世那时并不知道,那时接手的工作就将成为他终生的使命。

马丁生产尤克里里的历史生活方式!

20世纪20年代是马丁公司迅速膨胀的一段黄金时代。那时尤克里里成为了美国大众闲暇文化娱乐的新宠。然而,马丁的第一支尤克里里并没有想象中的受欢迎。那把尤克里里看上去实在太像是一把吉他了,他们使用了过多的音梁结构,尤其是在面板上,而且还是云杉支架。过重的音量结构让这把尤克里里的声音变得沉闷呆板,所以并没有收到当时的购买群体的欢迎。

认识到了第一支尤克里里的设计缺陷,马丁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研发更加合适的尤克里里。通过减少音梁的用量和更换桃花心木材料,马丁的尤克里里迅速的融入了当时的浪潮并且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当时为了满足超出的哪部分需求,马丁不得不把自己当时的厂房扩建了一倍之多。1920年的吉他生产总量是1361把,然而尤克里里的产量却没有统计,马丁三世保守的估计了当时的尤克里里产量应该是吉他产量的两倍还多。

对于企业内部高层的组织架构,Frank Martin当时主要任命马丁三世负责产量预期和控制,而哥哥Herbert Keller Martin负责销售环节。这样的分工一开始十分顺利,直到哥哥Herbert Keller Martin 于1927年突然病逝。随着哥哥的历史,马丁三世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公司的销售活动中,不断地去全国各地进行销售活动。

20世纪20年代的十年中,马丁公司的销售业绩每年都以不错的速度增长着。到1928年,吉他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215把每年。几乎是1920年的5倍。但是随着1929年大萧条的到来,国家经济的不景气迫使马丁公司的策略转向了如何生存。大量的失业和信贷机构的破产使得吉他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挑战。

1929年到1931年之间,吉他销量锐减为原来的一半。对于惨淡的生存环境,马丁不得不做出决定裁剪薪酬并且将工作制改为一周三天。工厂同时也进行了生产功能的变化,他们开始生产提琴的部件和木质首饰,事实上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厂里的工匠能忙碌起来。其实马丁工厂从未在这些领域做过花功夫的决心,“我们总是会担心其他的生产会影响我们吉他生产的专注度。”马丁三世强调,“我们在大萧条时却是参与了一些其他的生产,但是并不是很乐意的去做,完全是出于无奈。”

为了刺激和壮大日益低迷的销售,马丁发起了一项刺激生产发展的活动,在这个期间,公司向生产线投放了很多新的设计,取代已有的产品,试图通过尝试新鲜的产品来找到克服低迷销售的局面。虽然有一些产品不得不面临短命的命运,却也有一些设计成为了公司之后立足的资本,比如说著名的Dreadnought琴体,以及14品接入琴颈的发明。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湖北省网友